吴少勋,可能是一个您感到陌生的名字。但在彭博亿万富豪指数上,他已被估值为身价54亿美金(约350亿人民币),列中国富豪榜第17位,是中国身价最高的酒老板。
吴少勋的基本大法是,以消费者为中心,无限追求品质和技术进步,做出好产品。“供给侧改革‘着力点’在供给端,但‘着眼点’应该在需求端。”他说。
“不达标的酒,一滴也不能出厂;不安全的中药材,一克也不能使用。”这是吴少勋对产品的要求。他说,很多中国企业走着走着就走到死胡同,根本原因是普遍忽视消费者的利益,把消费者给忽略了、出卖了、愚弄了,劲牌绝不会这么干。
吴少勋抓产品品质,一是管人,二是管技术与设备,三是管流程,重点是管人,
他把产品研发与人员定为第一责任人,要他们对产品终身负责。
“自己开发的产品,自己要先喝、喜欢喝,再去生产并推向市场。”每出新品,他一律先给200公斤酒,“自己喝,找自己的直系亲属试喝,并做记录。”他还建立一个专业喝酒队:管吃管喝,第二天睡觉,不上班,喝一次酒付一次钱。
早年,吴少勋发现一批酒有问题,还曾召集所有中高层管理者喝过“鸿门酒”。问题酒一杯接一杯,喝到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对味了,他就问,你们自己都不喜欢喝,为什么有脸拿出去卖给别人?几次下来,做品质、求长利成了大家的共识。
劲牌搞的是中药保健酒,是一种药食同源特素型酒,在中药这方面,吴少勋也是按照中药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。他在全国药材主产区建立直供基地,实时严格监控药材从种植、采收到运输、加工的全过程,坚持“产非其地、采非其时”的坚决不用。
在设备、技术与流程上,他也不断向上打,从浸泡技术,到渗漉技术,一直干到数字提取技术,推出拳头产品“中国劲酒”后,他弄出一套“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”的四化工程,颠覆了中国酒千百年保持不变的生产工艺。
而且,他对生产的全程,实时采集数据和监控,哪个环节出问题,很快就找哪个环节的人,让问题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,既保证品质,也提高效益。
一年销售收入一两百万的县级小酒厂到央视打广告,很多人不理解吴少勋的打法。几个副厂长也持保留意见,没见过哪个小厂是这么干的。
但吴少勋认定将来的消费者会越来越挑剔,除了买品质,还要买名气。而当时要做名气,最好的选择,就是到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。
至于别人没有干过,则正是他要抓紧干、提前干的原因。因为这能让御品酒厂抢占先机,一剑封喉地在其他人起来之前,形成压倒性的品牌优势。
当年9月,吴少勋带着一堆产品找到了央视广告部。3个月后,这些产品一一出现在了央视的广告片里。
吴少勋做产品追求差异化价值,做广告也一样。
1989年开发出“中国劲酒”后,他发现,广告没那么灵了——劲酒的名气越来越大,但销量却没同比增加。
一时不得其解的他一度怀疑,是不是产品有问题?他请来同济医科大学帮忙搞研究,结果证明,酒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消费者的饮酒习惯,以及劲酒的广告上。
当时流行“感情有没有,就看杯中酒”。劲酒是中药保健酒,从广告到销售,公司都可劲儿强调中药功效,名气越响,大家越不把它当酒,而是把它当成药了。
如何让消费者改变喝酒习惯并且选择劲酒呢?吴少勋决定改变广告的打法。具体是两招:一、宣扬健康饮酒习惯;二、淡化药效,强化劲酒也是好酒的印象。
紧接着,他在《黄石日报》干了整版广告——“请朋友少饮,让‘敌人’多喝”,意思很明显,你把我灌醉,就是要和我作对。之后,又弄了几个广告片,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条是吴少勋自己想的广告词:“常饮劲酒、精神抖擞”。
但这些广告打下去,还是效果不佳。吴少勋始终觉得没把水烧开,于是又变着方地想辙,改变广告语或广告形式,和其他也已开始猛打广告的同业差异化。
思来想去,他决定请明星代言,重新整句更带劲的广告词。
明星好请,不久就定了姜昆。广告词,遇到不少麻烦。症结出在找不到合适的语言,简洁、通俗地表达出两个意思:第一,喝酒要喝出健康,第二,劲酒是好酒。
那期间,劲酒负责广告的人,以及帮忙拍广告的人可谓挖空了心思。但提出的好多说法,吴少勋都觉得意思不大,要大家继续想。
又一个头脑风暴的晚上,有人提了句“再好的酒、也不能贪杯”。吴少勋觉得这个找到感觉了,立即“得寸进尺”,自己来了句“劲酒虽好、不要贪杯”,并最终弄出了那句调性十足的:“劲酒虽好,可不要贪杯哟。”
后来,这也成为中国广告界的一个经典案例。这个广告词也被吴少勋使用至今,引领劲酒一路成长,独树一帜地打出一个鲜明形象。
一款普通的酒,在保健酒这个边缘化的小领域,干出300多亿身家的大生意。吴少勋和劲酒的成功,也得益于他们的专注与定力。
吴少勋一直是个头脑清醒的人。他做事追求干到极致,但始终强调量力而行,他的创新花样多,但从来不是个“花花公子”,而是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。
吴少勋绝不是一个消极的经营者,否则,他盘不出这么大的生意。
“不要把瓶颈当成天花板。”也是他的一个核心理念。
做企业归根到底靠人,在人上面,吴少勋强调培养良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“过去,很多做官、从商的,根本就没有把国家、民族、人民的利益放在眼中。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,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,但在价值观念方面是有很多问题的。那么多人,而且都是所谓的‘精英’,竟然走入了那样的歧途,太荒唐了。”他说。
前段时间胡润百富榜2017富豪榜单出炉,这个排名大家讨论了好长一段时间,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以85亿身家夺得今年酒行业排名第一。
吴少勋,现任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。
“劲酒虽好,可不要贪杯哟”,吴少勋把这款原本不起眼的酒,干成酒类行业的一面成功旗帜。
初中文化的吴少勋1974年入伍,1980年转业到大冶纱厂,从班长干到厂长,1987年到大冶御品酒厂 也就是劲牌的前身任厂长兼党委书记。
1996年,吴少勋抓住国企改革契机,从经理人转型升级为主人。之后,他聚精会神,卯足劲往上打,几乎以一人之力,打出一片保健酒的有限风光。
2015年,劲牌实现销售额84.99亿,一人占有保健酒市场将近半个天下。这个成绩,让曾经想要凭借强大实力争夺保健酒市场的茅台、五粮液,也只能是高山仰止,惟有汗颜。
吴少勋到底是凭借什么将一款普通的酒做出如此不普通的成绩呢。
吴少勋的基本大法是,以消费者为中心,无限追求品质和技术进步,做出好产品。“不达标的酒,一滴也不能出厂;不安全的中药材,一克也不能使用。”这是吴少勋对产品的要求。
首先是要看品质,“自己开发的产品,自己要先喝、喜欢喝,再去生产并推向市场。”每出新品,他一律先给200公斤酒,“自己喝,找自己的直系亲属试喝,并做记录。”他还建立一个专业喝酒队:管吃管喝,第二天睡觉,不上班,喝一次酒付100块钱。
早年,吴少勋发现一批酒有问题,还曾召集所有中高层管理者喝过“鸿门酒”。问题酒一杯接一杯,喝到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对味了,他就问,你们自己都不喜欢喝,为什么有脸拿出去卖给别人?几次下来,做品质、求长利成了大家的共识。
消费者排第一了,员工就应该排第二。
“没有消费者,就没有员工。”消费者第一,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消费者的利益,“企业发展的成果一定要和员工分享,劲牌设定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值上限不能超过4.43倍,同时设定工资的包容性增长指标。提供免费的三餐,一年一次旅游。员工就像汽车上的螺丝钉,如果螺丝钉松了,发动机怎么能固定?”
然后还要保证企业的专注度,“企业没有因为做小而死掉的,多半是做大而死掉,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,顺势而为。企业可以多元化投资,但最好不要多元化经营,最好是一元化经营。”
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让吴少勋在人仰马翻的竞争中从容不迫地成长。
“做企业和登山、挖井一样,有人登了一辈子山,却没登上一座顶峰,那你永远也领略不到‘一览众山小’的风景。如果你总是差最后一铲子,也许永远见不到甘冽的清泉。”
最近鸿“鸿茅药酒”事件实在太热了,面对网络上扑面而来一边倒地唱衰中医药传统的浪潮,这一次,小编选择站在大V的对立面,理性分析。
事件还原
去年12月,一位谭姓医生在网络发表了《中国神酒“鸿毛药酒”,来自天堂的毒药》,文章从心肌的变化、血管老化、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,说明了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。今年一月,这位医生被生产该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警方以“损害商品声誉罪”跨省追捕,至今还未放出。
近日,微博上一片大V,尤其是医学大v攻击鸿茅药酒,其攻击理由大致如下:
鸿茅药酒里多项成分都是医学界认定有毒性的,如何首乌有明确肝毒性、槟榔和酒精则属于一类致癌物质。
鸿茅药酒里采用了濒危动物豹骨。云豹和雪豹均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大v们纷纷质问药酒中的豹骨从何而来。
鸿茅药酒曾被多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,广告违法次数多达2630次,因“涉嫌发布违法广告”而被责令停止销售数十次,其发展却丝毫不受影响,是无良商家。
中国的网络,向来有一边倒的趋势,面对着大V们的群起煽动,一大堆网民丧失了辩证分析的能力。大有扳倒“鸿茅药酒”之势。
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在耍流氓
诚然,鸿茅药酒里多项成分都是医学界认定有毒性的,何首乌被明确有肝毒性,国家食品药监总局明确提示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,槟榔和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质。
然而,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说,没有任何规定禁止这些成分入药。相反,在很多中国传统的药剂中均存在一些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成分,华佗曾拿砒霜治病;云南白药的药膏中同样存在有毒性的川乌、草乌。
制何首乌是国家药典允许的药物,在安全剂量下可以使用。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一名研究人员所说,对于制何首乌的肝毒性,目前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或临床大样本数据支持毒性结论。其次,一些有毒中药也都经过了临床前和临床上的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研究(动物、人),也证明只要在药典规定剂量内用药,即使长期使用,也不会造成明显毒副作用。
说酒精是一类致癌物质的朋友,不要忘了,作为食品的食盐,正常用量不会造成毒性,如果吃得太多可能造成毒副反应。所有65度以上的汤和白开水都有增加食道癌的风险,不仅如此,香肠培根都是一类致癌物质,大家是否要抵制食用?茅台酒曾被传能护肝,可真要达到护肝的效果,其剂量足可让人酒精中毒。过犹不及的道理,相信大家都懂。
对采用豹骨入药口诛笔伐,站不住脚
1993年,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,从此豹骨便作为虎骨的替代品入药。2017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[第二十七条]规定:禁止出售、购买、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。
所以,尽管国内并未禁止豹骨入药,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亦是显而易见的。然而,豹骨却有着较常见的进口案例。豹骨和穿山甲一样,穿山甲鳞片允许入药,每年都从非洲进口。
采用野生动物入药,无论来自国内还是进口渠道,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,我都认为确实不妥。此外,年产量三千万瓶的鸿茅药酒,豹骨是否只是噱头,确实不得而知,但单单以此为理由作为绊倒鸿茅药酒的法律凭据,仍显证据不足。
谁主张谁举证
其三,还有很多人质疑鸿茅药酒的药类身份,认为鸿茅药酒有国药准字号,应该有临床数据和确切的疗效定义。然而,这些仅仅是质疑,从法律的层面来说,“谁主张,谁举证。”想要证明鸿茅药酒有毒,则主张方必须能够提供有效的数据方可证明。
总而言之,质疑的基础应该是实验数据,而不是臆断推测。这一点,秦姓医生在单凭鸿茅药酒中有几位毒性成分,便直接称其为“天堂的毒药”,任由这种不负责任的论断霸屏。便是缺乏举证数据、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。
鸿茅药酒错在哪
从法律的角度说明大V的质疑站不住脚,并不是在为鸿茅药酒唱赞歌。在这次舆论事件中,鸿茅药酒本身存在的问题大量暴露出来。
夸大宣传,渲染包治百病奇效
作为一款酒剂类中药,早在1992年,鸿茅药酒便被批准为非处方药。按照官网介绍,鸿茅药酒宣称能够祛风除湿、补气通络、舒筋活血、健脾温肾,适用于风寒湿痹、筋骨疼痛、脾胃虚寒、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,这不是几乎等于包治百病吗?
既然鸿茅药酒是药,那么就不可能适合所有人,孕妇、儿童、肝胆疾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人群都属于不适合人群。然而,从该药酒广告来看,回避禁忌,暗示可包治百病,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。
明明是药,为达销量却向保健品看齐
2006年底,鸿茅药酒濒临破产,被全资收购,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。其法定代表人是医药圈营销的高手,曾成功运作多项药类产品在全国销售领先。生产该酒的厂家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意弱化药品属性,以保健品模式打擦边球,通过轰炸式的广告营销、名人代言,扩大消费人群,向消费者传递“保健养生,人人皆宜”、“孝文化”、“每天喝两口,疾病都溜走”,透出浓郁的保健品气息。
一边利用药品功能宣传,一边利用营销大打保健牌,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。这一点,鸿茅药酒应该向劲酒好好学学,把保健品当酒来卖,而不是把保健品当药来卖。